田间地头讲党史 “稻花香”里话振兴
——学史力行,传承新时代农科精神
一、活动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想明白了、想对了,就要坚定不移朝着目标前进。学习“四史”,汲取历史中的磅礴力量,感悟百年初心,不忘峥嵘岁月。对大学生来说,加强对“四史”特别是党史的学习,有助于更好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持续激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热情,进一步增强理想信念和强化使命担当,将个人发展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紧密联系在一起,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中涌现了一批又一批求实创新、无私奉献的科学家们,是他们秉持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凭借精湛的学术造诣、宽广的科学视野,为祖国和人民作出了重大贡献。其中之一即“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院士。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肯定袁隆平同志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技创新、世界粮食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并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和科技工作者向袁隆平同志学习,强调我们对袁隆平同志的最好纪念,就是学习他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信念坚定、矢志不渝,勇于创新、朴实无华的高贵品质,学习他以祖国和人民需要为己任,以奉献祖国和人民为目标,一辈子躬耕田野,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崇高风范。
铭记历史,不只是要唤醒记忆,更要开创未来,从党史学习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我们应当深刻领悟农业科技创新的初心与使命,传承新时代农科精神,做新时代的不懈奋斗者。
二、活动目的
为进一步激励和引导全体党员追求真理、勇攀高峰,自觉践行新时代农科精神,我院生物科学本科生党支部开展“田间地头讲党史,‘稻花香’里话振兴——学史力行,传承新时代农科精神”主题党日活动,鼓励支部同学积极学习党史,汲取智慧和力量,发扬创新创业精神,早日成为一名“有觉悟、有本领、有作用”的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出青春能量。
三、活动主题与思路
(一)活动主题
田间地头讲党史,“稻花香”里话振兴——学史力行,传承新时代农科精神
(二)活动思路
1、学习光辉党史,感悟百年初心。支部通过组织自学、集体研读“四史”,走访红色基地,朗诵红色家书;深入基层乡村,走进田间地头,与村支部党员共同学习党史,共上一堂党课,感悟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初心与使命。
2、赋能创新创业,助力乡村振兴。支部组织党员参观中国水稻所、省农科院等科研机构,跟随导师投身创新创业项目,从水稻脱粒到新品种研发推广,从实验室走到全国“互联网+”大赛的舞台,充分展现了青年学子助力乡村振兴,践行农科精神的不懈努力。
3、传承农科精神,勇担青年使命。支部邀请科技特派员讲述“初心故事”,引导农科学子走进乡村基层,参与志愿服务,调研当地乡村振兴“急盼难愁”,以问题为导向,开展科学研究,帮助村支书出谋划策。
四、活动对象
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本科生第一、第二党支部全体成员
五、活动时间
2021年10月-12月
六、具体组织与实施过程
(一)学习光辉党史,感悟百年初心
学习光辉党史,汲取奋进力量。支部开展“寻访红色基地,涵养四史情怀”活动,先后来到陈望道故居,浙西特委纪念馆、武义王村红军纪念馆等地,组织“锦书传深情,赤子励使命”诵读红色家书活动, 深入贤江、塔石等乡村,邀请村支书上党课,开展党史学习,同村民一起走进百年前那段热血而无悔的历史年代,感受初心使命与家国情怀,凝聚“永远跟党走”的前行力量。
循迹农科精神,牢记青年担当。支部开展“农科精神”专题活动,学习党的十九大对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重大战略安排,观看央视纪录片《为时代而歌:袁隆平》,在水稻田、蓝莓地、玉米丛中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让支部成员体验到了劳动的艰辛以及科研的不易,激励了支部成员勇担时代重任、争做时代先锋的决心。
(二)赋能创新创业,助力乡村振兴
深入乡村基层,调研振兴难题。支部组织党员前往温州华东,龙游贤江,金华塔石,宁波许家山石头等乡村进行实地考察。支部成员走访田间地头,采访村民和村干部,与合作社开展座谈会,调研乡村振兴发展难题。
扎根科研实验,投身创新创业。支部成员分别走进植物学、遗传学等多个实验室,进行高产水稻、低镉水稻、大果蓝莓、水果玉米等作物的科学研究,利用研究成果开展创新创业项目。从实验室到试验田,从科研萌芽到投身创新创业,支部成员秉持“求实、创新、协作、奉献”的新时代农科精神,不惧艰难困苦,不忘初心坚守,切实帮助村民增收增产,助力乡村振兴。
(三)传承农科精神,培育农科新人
开展科研分享,传承农科精神。为激发支部成员的创新创业热情,投身农科事业,支部开展“互联网+”金奖、银奖团队分享科研经历和参赛经验,鼓励支部成员积极参与创新创业竞赛,利用创新创业平台提高科研水平,投身农业科学研究,实现乡村农作物提质增产。
寻访先锋力量,聆听榜样精神。支部组织中国水稻所、省农科院参观,与科技工作者深入交流,联合学院遗传发育教师党支部,访谈科技特派员,聆听他们如何把党史精神转化为推动我省乃至全国农业产业发展的动力。勉励支部成员坚守科技助农的初心,牢记振兴乡村的使命。
七、活动特色
(一)形式多样,党史学习入脑入心
支部充分利用已有资源,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史学习宣传教育活动,推进党史学习入脑入心。一是红色基地学党史,二是赤子锦书悟党史,三是田间地头教党史,四是先锋党员说党史。形式多样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激发党员党史学习教育的热情,使党史学习教育“活”起来,让红色基因深植于党员心中。
(二)党史铸魂,创新创业助力乡村振兴
支部成员通过“四史”学习,深受党史奋斗精神和袁隆平农科精神的鼓舞,萌发了结合学科特点创新创业的想法。他们积极加入科研团队,脚踏实地做科研,以研促学、以研促创,多接地气、多沾泥土,把实验室搬到农业生产一线去,切实把成果体现在农产品增产增收中,助力乡村振兴。
(三)薪火相传,弘扬新时代农科精神
支部组织开展田畴党史教育,纪念农科先贤,传承和弘扬老一辈科学家甘于吃苦、为国为民的农科精神,激励青年农业科技工作者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激发支部成员热爱、奉献科学事业的热情,积极投身服务基层、服务农民的火热实践中去。
八、活动成效
(一)学党史、悟思想
支部成员走访金华市内红色基地,足迹遍布3省7市8县,整合音频、视频及文字材料,撰写心得体会100余篇,研读红色家书52封,开展支部联学3次,支部书记讲党课2次,采访村民、村支书16人,党史学习教育显成效。
(二)办实事、开新局
支部成员走进乡村,累计走访调研10余个农村,形成4篇调研报告,参与水稻摘穗、脱粒、株高测量等各类志愿者活动100余次,累计志愿者时长达1000小时。成员获得校级、省级、国家级创新创业赛事12人次,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赛中获得金奖2项,银奖2项,获得最佳带动就业奖1项,带动就业几千余人。
图1 支部成员参与志愿者活动
图2 支部成员调研乡村振兴难题
图3 支部成员扎根实验室科研项目
九、反思总结
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四史”等内容的基础上,聚焦党史学习教育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引导广大青年学生传承红色根脉,感悟信仰力量,根据主题党日开展的实际情况和效果,我们对活动进行反思,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顶层设计缺乏规范。在农村、乡镇调研中,存在前期规划不全面,调研效果未到位,所得数据缺少可靠性的现象,导致前期调研实践超出预计时间。为此,支部计划让调研成为常态化,和指定村镇保持紧密联系,实时关注村镇动态,以保证活动的可靠性。
二、群众参与仍需调动。目前关于宣传活动成果的形式仍为文字宣传、口头宣传等为主,尚未有其他创新形式,不易将活动成效辐射至较广范围为此,支部计划创新宣传方式,尝试音像宣传和实物宣传等形式,增加音乐歌曲、展览会等形式,回顾前期活动,继续在“深、实、细、全”上下功夫,以此增强宣传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