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学院】数字赋能红色经济——经济与管理学院、中非国际商学院管理学系旅电本科生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方案

时间:2021-11-29浏览:12设置

数字赋能红色经济

 ——经济与管理学院、中非国际商学院管理学系旅电本科生党支部

一、活动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全党同志要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

浙江是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改革开放先行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具有存量丰富、分布广泛、历史厚重的红色故居和红色旅游基地。在数字化时代,通过数字赋能、数字强基让更多浙江红色资源“联起来”“动起来”“智起来”“活起来”,是推动红色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作为管理学系旅电本科生党支部的学生党员,我们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的“六个一”活动,发挥旅游管理和电子商务的专业优势,运用数字化手段,将浙江红色资源进行创造性转化,推动红色经济创新性发展,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建设“数字浙江”办一份实事。

二、活动目的

1.支部党员逐层深入前期通过100个红色故居25个红旅基地的实地调研,分析流量密码,探索数字赋能红色经济的奥秘旨在为浙江红色资源的数字化传播提建议。

2.支部党员选取陈望道故居,运用电商直播的方式,践行调研成果,盘活红色资源,宣传红色文化,做到在党史学习的过程中为人民群众办实事。活动旨在让支部成员丰富实践经验,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活动旨在运用数字化手段传播陈望道故居的精神,扩大受众面,创新故居文创产品,助力红色经济发展;活动旨在发动广大同学,参与到支部电商直播红旅基地活动中来,提高青年思想的先进性,强化青年使命担当,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不断奋斗。

三、活动主题与思路

(一)活动主题

数字赋能红色经济

(二)活动思路

管理学系旅电本科生党支部的党员依托专业优势,开发一条“经牌”红旅路线,感受红色力量,探索数字赋能红色经济发展的奥秘。

支部党员前期聚焦100个浙江红色故居,发动专业同学,提前进行实地走访调研,对故居数字化现状进行初步了解,提出发展建议,形成理论成果。支部党员以旅游管理专业优势为依托,立足“红色根脉”,在前期调研基础上,更加深入具体探索流量对红色经济的作用。支部党员选取25家数字化发展较好的红旅基地,分析经验,总结出“浙江路径”成果。

活动当天,支部党员结合前期调研成果,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六个一”活动,择优选取陈望道故居,通过电商直播方式对前期成果进行检验。支部党员在202111月的主题党日开展电商直播,以演播形式讲述陈望道的故事,运用专业知识为“望道粽”设计内外包装,在直播中宣传“望道粽”,助力红色经济发展,真真切切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同时,号召广大青年同学关注红色文化,不断提升自我思想觉悟。支部党员通过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解放思想,提高思想素质,强化责任担当,为助推红色经济发展发挥自己的一份力量。

最后,支部党员对活动进行总结交流,讨论在新时代下旅电人如何更好地将旅游、电商与红色资源融合,实现数字赋能红色经济。

四、活动对象

经济与管理学院、中非国际商学院管理学系旅电本科生党支部

五、活动时间

202111

六、具体组织及实施过程

管理学系旅电本科生党支部的党员依托专业优势,开发出一条“经牌”红色路线,通过三个站点,实现前期调研准备与成果实践有机结合。支部党员以202111月的主题党日为主,活动当天支部党员落点陈望道故居,沉浸式体验党史学习教育,用直播的方式让更多的青年学子感受信仰的魅力,赋能红色经济发展。

第一走访百个故居,获得数字化成果

前期,管理学系旅电本科生党支部以支部书记为中心,支部党员为两翼,动员专业同学,组建了一支遍布浙江省11个市的小组,实地走访100处红色故居,学习研究故居数字化情况。

支部党员发动支部入党积极分子、专业同学积极与走访地党支部取得联系,实地参观学习红色故居,亲身感受数字化宣传现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当地居民、故居工作人员、外来游客进行调查;采用访谈法,与当地党员干部、基层工作人员等进行深入交流。后期形成一份故居数字化发展调研报告,制作100篇宣传推文,并在“浙师经管人”微信公众号平台陆续发出。

第二站:深入二十五个基地,形成“浙江路径”

支部党员以旅游管理专业优势为依托,立足“红色根脉”,在对红色故居数字化现状有了初步了解后,从流量角度切入,深入具体地实地走访25家红旅教育基地,学习研究建设情况。

支部党员发动专业同学,分组进行实地走访考察。针对流量不充足不均衡现状,支部党员通过实地调查法了解引流现状;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外来游客进行调查研究;通过个别访谈法对党员干部进行采访,深入了解其数字化水平和利用程度,给出提高辨识度、加强基建、利用数字技术、拓宽宣传渠道等发展建议。

通过分析典型基地引流的问题和优势,支部党员总结出精准引流的“浙江路径”。本次活动形成的调研报告在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斩获一等奖。

第三站: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六个一”活动,直播信仰的味道

在前期走访调研中,支部党员总结形成了“浙江路径”。202111月的主题党日当天,支部党员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六个一”活动,择优选取陈望道故居,以电商直播形式进行实践成果检验,沉浸式体验党史学习教育,用直播的方式让更多的青年学子感受信仰的魅力,赋能红色经济发展。

当天直播的准备:

支部党员根据直播当天活动的流程,设置设计、道具、设备、直播、后台、机动共六个小组,使活动具体化精细化开展。

设计组:设计组成员对陈望道故居的场景、柴房的场景、粽子墨水等经典素材进行搜集整理,整合设计出电商直播间的棚景;

道具组:道具组成员与设计组成员进行对接,落实场景制作。除此之外,道具组对直播所需道具,如粽子、墨汁、毛笔、《共产党宣言》等进行总结梳理,提前准备好物资,并进行红色创意的改造;

设备组:设备组成员对直播所需摄像头、电脑等设备进行准备、调试;

直播组:直播组成员准备好直播脚本,梳理语言,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进行直播;

后台组:后台组成员在直播开始前对网络质量、直播平台等进行确认;

机动组:配合其他组成员进行前期准备工作,补充细节。

直播过程:

首先,支部党员高度还原陈望道的故居经典场景,传神演绎了陈望道先生吃粽子的场景,通过演播的形式,让观看直播的同学更加深入了解《共产党宣言》背后的红色故事。

其次,支部党员以讲故事的形式,宣传介绍当地特产“望道粽”,从粽子的起源到品牌的创立,再到支部党员为其设计新包装,将产品与红色故事有机结合。在宣传过程中,主播会不定时发出有关党史学习教育的小问题,观看直播的同学回答正确,则可获得一份精心准备的“望道粽”。

最后,支部党员对直播内容进行总结,进行《我和我的祖国》歌曲大合唱,号召同学们多多关注红色文化,在党史学习中,不断提升自身思想觉悟。

直播结束:

在活动结束当天,召开支部大会进行及时反馈,支部党员就此次活动进行总结、反思与交流,就活动内容、形式的展开总结提升之处,就“旅游+电商+党建”如何更好融合相互探讨学习,以期为之后支部的长远建设、为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建言献策。

放眼未来,就实施效果探讨如何将数字化“浙江路径”运用到更广泛的红**域与范围,以增强覆盖面与影响力,归纳总结新路径与新方法。

七、活动特色

1.沉浸式体验党史学习教育,专业赋能红色经济

支部党员将前期调研形成的浙江路径植根于陈望道故居,将“旅游+电商”二者有机融合,用专业所学赋能红色经济,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2.转化党建活动,激发科研活力

支部书记带领支部党员积极促进党建成果转化为科研竞赛作品,对于红色故居和红色旅游教育基地的调研成果已转化为学术科技作品,参与到“挑战杯”、“浙江省新苗人才计划”等学术活动中,并取得国赛一等奖优异成绩。


八、主要成效

1.在前期的实地走访调研中,支部党员深入探索数字盘活红色资源,形成两份调研报告,陆续发布100篇推文,并获得相关媒体报道,使得支部党员对于探索“红色旅游+红色教育”模式有了新的思考,获得了显著成果。

2.结合前期调研成果,支部党员通过开展陈望道故居电商直播,讲述背后的红色故事,宣传“望道粽”,实现了专业赋能经济发展。同时,号召同学们提高对红色文化的关注度,不断提升自身思想觉悟。

3.校地共建加强了基层与高校间的联系,共同筹划,为分水塘村的红色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增强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也为日常党史学习教育提供新思路,更深入的宣扬和传承红色基因。

九、反思总结

1.本次主题党日活动参与范围广,形式多样,资料丰富,内涵深刻,效果明显。这一系列活动的有效开展,具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使支部全体党员思想素养和专业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真正达到了“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提高”的效果。

2.支部党员在主题党日活动中,坚定理想信念,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组织、有计划地调研红色资源,深入挖掘红色资源的优势,围绕建设数字浙江持续发力,通过数字技术赋能红色资源,扩大影响力。结合旅游管理电子商务专业特点,积极运用专业技能,思考如何实现数字化赋能红色资源,助力红色经济。

3.支部党员注重活动的后期延续性和延伸性,关注到乡村红色经济的发展,在学院党委的支持下,秉持“共建共享、合作共赢”原则,与武义大田乡等地在电商营销、乡村旅游规划、文化礼堂建设等方面建立合作。建立主题党日活动教育基地,务实推进多项主题教育活动落地见效。支部党员积极向乡村振兴研究院的老师请教,共同探究总结乡村红色旅游新特征和乡村振兴新方向,提高办实事意识,助力乡村经济振兴。



附:活动照片



图1红色故居实地调研



图2红色教育基地调研走访


浙江师范大学党员之家版权所有 © 1998-2015
电话:057982298931 电子邮件:dyzj@zjnu.cn
地址:浙江师范大学大学生活动中心三楼 邮政编码:321004      管理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