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主题党日活动案例
一、活动背景
“中国式现代化”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备受关注的热词之一,“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则是其应有之义。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根据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积极发展基层民主,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完善基层直接民主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则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体现和要求。
“总书记有号令、中央和省委有部署、浙江见行动”,对于发展基层民主多选题,浙江给出了它的答卷。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特别是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在基层治理实践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打造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凝练了地方治理经验。其中,发源于金华市浦江县的“浦江经验”、发源于金华市武义县的“后陈经验”、发源于永康市龙山镇“龙山经验”,已成为“浙江之治”的金华实践。这些经验是浙江的,更是全国的,应当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对于四大经验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
党的二十大精神不仅需要广大党员、团员主动学习、深刻体会,更需要“飞”入寻常百姓家,在广大人民群众心中真正落实、落深、落细。由此,我院召集金华籍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成立“金华马小红”临时党支部,重访暑期实践金华本地三大红色寻访地,带领金华马小红们开展相关主题党日活动。
二、活动目的
为了深入学习和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提升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党性修养,进一步强化党性教育,切实增强党支部凝聚力,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学院党员之家牵头,集合本院20个金华本地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成立“金华马小红”临时党支部,重走暑期红色寻访路,由本地马小红以“阿郎金华人”的方言来解读基层治理经验和宣讲二十大精神。其具体目的如下:
一是悟二十大的新思想新论断。细读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领会报告精神实质,准确把握报告丰富内涵,牢记领袖嘱托,激发奋进动力。一是强化政治自觉,做到在总结中增信、领会中启智、明责中担当、淬炼中强身、团结中前行。二是强化思想自觉,掀起学习宣传新热潮、新氛围,确保学有深度、悟有思路、宣有效果。三是强化行动自觉,身体力行践行二十大精神。
二是观基层治理的金华实践。金华马小红们奔赴金华市浦江县、金华市武义县、永康市龙山镇三地,通过走访经验陈列馆、当地人民政府及村委会等,记录基层工作者实实在在的口述,直观感受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中金华取得的新成就、带来的新变化,以此打通与宣讲对象之间情感桥梁的“最后一公里”。
三是创接地气的方言宣讲形式。结合专业特长,金华马小红们深入基层,创新方言宣讲模式,讲述实地考察所见所感,讲好三大经验的精神内涵,讲好党的创新理论、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激发广大人民群众为现代化建设事业增添正能量的政治热情和革命斗志。同时,将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讲述在浙江治理的金华实践中,用会议精神统一思想和行动,努力做好党的二十大学习成果的转化与运用,切实当好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者、宣传者和实践者,进一步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家喻户晓、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三、活动主题与思路
活动主题:阿郎金华人,看本地马小红方言宣讲
活动思路:
聚焦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思想和“全过程人民民主”等相关论述,围绕浙江在基层民主协商、依法治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等方面的创新探索,以“学三地之经验、讲三地之方言、扬二十大精神”为主线,由金华本地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成立“金华马小红”临时党支部开展党日活动,联学共建。
(一)学:学习二十大报告精神,重走习近平在浙江足迹
本次主题党日活动分三个支队,由当地户籍党员牵头,兵分三路回访暑期开展红色寻访的武义县后陈村、永康市龙山镇和金华市浦江县三个地方,再次感受三大经验——“后陈经验”“龙山经验”“浦江经验”的精神内涵和时代意义。召集支部成员集中学习研讨、热议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暑期实践红色寻访成果,体悟基层经验,充分挖掘二十大精神在三大经验中的诠释方式和具体内涵,以便更好地向人民群众推广新时代地方经验,为推进我国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讲:讲好金华基层治理经验,阿郎本地方言遇上公交
党的二十大报告内涵丰富、思想深邃,要让人民群众听得懂、学得进,首先要在宣讲准备上下功夫,切实增强宣讲的亲和力、说服力和感染力。在宣讲内容上,结合前期红色寻访成果,围绕二十大报告中关于人民民主、基层治理的相关论述,将二十大精神诠释和讲述在金华实践的三大经验中;在宣讲形式上,党支部成员创新性地采用方言宣讲的形式,由当地户籍学生在人民群众集中度、流动性较大的公交车上,进行党的二十大精神方言宣讲。
(1)“浦江经验”
方言关键词:“得色好”(多少好)——变群众**为领导主动下访。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到,“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浦江经验”坚持领导下访、接访群众,面对面听取群众意见建议,满足群众合理诉求,防止矛盾发生、冲突激化乃至极端事件发生,体现党的关怀温暖,有效维护社会和谐发展。
(2)“后陈经验”
方言关键词:“吼吼”(哇噻)——被习近平总书记点赞的好经验。
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完善办事公开制度,拓宽基层各类群体有序参与基层治理渠道”。从“治村之计”到“治国之策”,“后陈经验”这项充满“泥土味儿”的村务财务监督委员会制度,管好了人民的公共钱袋子,从小村庄的创新尝试发展为中央顶层设计,展现了其强大的生命力。
(3)“龙山经验”
方言关键词:“该交意”(了不起)——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保持社会大局稳定”。“龙山经验”以“社会协同、公众参与、调解先行、诉讼断后、分层过滤”为特征,从源头入手前移法庭职能,依靠群众力量充分发挥法庭功能,打造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诉源治理机制。
(三)传:传播本土红色文化,讲好金华红色故事
金华是《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的首译地,红色文化薪火相传,红色名人不胜枚举。秉承用青年人的方式讲好红色故事,传播红色文化的精神信念,党支部成员在充分的研讨学习和实地寻访基础上,总结三个地方的治理经验,将三大经验的具体内容汇编成册,利用浙师马院公众号等平台,宣传三大地方经验的基层治理亮点,进一步助力推广金华经验。另外,金华马小红们将继续挖掘金华其他地区的红色资源,例如源东乡施光南故居、义乌市陈望道故居等等,进一步打造特色公交宣讲线路,常态化“方言+”宣讲方式。
四、活动对象
党建老师,“金华马小红”临时党支部(金华籍学生20人),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员之家统筹协调。
五、活动时间
2022年11月第一周至第三周
六、具体组织及实施过程
(一)前期准备
1. 2022年11月1日-4日,为更好地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活动前,组织支部成员重温暑期于三地的实践活动成果,学习三地经验,并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此基础上,支部根据活动方案,选拔优秀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组成“金华马小红”宣讲团,分层分类分组开展集中研讨,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暑期社会实践成果、三大经验内涵来撰写宣讲内容,旨在讲述二十大精神在三大经验的具体实践中的生动体现。邀请专家指导打磨,并确定活动当天公交方言宣讲成员。
2. 2022年11月5日-6日,为使主题党日活动顺利开展,在活动开始前一周,支部全体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分为外联组、宣讲组、宣传组、统筹组。外联组负责与各寻访地点、各路公交车负责人的对接工作,宣讲组负责活动当天的主持及宣讲工作,宣传组负责活动前期、当天及后期的宣传工作,统筹组负责活动的整体把控以及后勤工作。为确保宣讲质量,活动前,全体党支部学生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深入走访三地了解情况,确定公交宣讲的具体线路。
3. 2022年11月7日,主题党日活动内容最终确定,核对各环节细节。
(二)具体实施
时间 | 活动地点 | 活动内容 | 活动参与对象 |
2022年11月12日 8:00-11:00 | 金华市浦江县(浦江县人民政府、浦江信访局) | 参观陈列馆、村委会等,采访基层工作者,在二十大精神的指导下,再次身临其境感受三大经验的历史沿革、精神内涵和实践过程 | 浦江马小红6人、院党家成员2人 |
武义县后陈村(后陈经验陈列馆、后陈村村委会) | 武义马小红7人、院党家成员2人 | ||
永康市龙山镇(龙山镇司法所、桥头村村委会 ) | 永康马小红7人、院党家成员2人 | ||
2022年11月12日 14:00-17:00 | 浦江110路公交车(廿亩山站-县府站-西站站) | 结合寻访收获和二十大报告精神,在当地公交车上进行方言宣讲,讲述二十大精神在各地基层治理实践中的生动体现 | 各支队成员、院党员之家成员 |
武义1路公交车(客运中心站-后陈路口-高铁北站站) | |||
永康C922路公交车(义务国际商贸城客运中心站-西湖路口站(龙山司法所)-汽车东站站) |
一学:学习二十大报告精神,重走习近平在浙江足迹。跟随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的足迹,兵分三路,由当地户籍党员牵头,回访暑期实践的三个地方——武义县后陈村、永康市龙山镇和金华市浦江县。通过基层工作者实实在在的口述,探寻地方经验基层治理智慧,采访相关人员基于工作经验对二十大会议精神的理解。二讲:讲好金华基层治理经验,阿郎本地方言遇上公交。上午结束回访与参观后,各支队立马准备开展公交车宣讲。联系好公交车司机,在公交车行驶过程中,对乘客进行三大经验宣讲,并实时与乘客互动。通过“接地气、有人气、冒热气”的方言宣讲,加强群众对浙江现代化的体悟,加深对二十大报告的理解,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见行见效,进而营造出全民共同学习二十大精神的浓厚氛围,激发奋勇争先的内生动力。三传:讲好金华红色故事,传播本土红色文化。经过充分学习、寻访与宣讲,队员们返回学校对本次主题党日活动进行了总结交流。将三大经验的具体内容汇编成册,形成宣传汇报材料,利用浙师马院公众号等平台,进一步助力推广浙江经验。另外,金华马小红们将继续挖掘金华其他地区的红色资源,进一步打造特色公交宣讲线路,常态化“方言+”宣讲方式。
本次主题党日活动已告一段落,但红色教育永远在路上。金华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彰显着金华“真理味道、信仰之源”政治高地的红色基因。身为红色教育的学习者、宣讲者、实践者,“金华马小红”们将继续挖掘金华本土红色文化,搭建一条红色文化长廊,串联起散落在八婺大地的红色印记,赓续红色血脉。
七、活动特色
支部成员通过此次主题党日活动,进一步宣传和巩固后陈经验、龙山经验、浦江经验的学习,深入挖掘和利用当地红色文化资源,结合二十大报告,立足于当下,紧跟时代步伐,在实践过程中增强人们地域性认同感、归属感,不仅有助于贯彻落实浙江红色经验,还能以此为基使得党的二十大精神“进基层,入民心”。
(一)“接地气,有生气”
支部成员通过回访暑期“红色寻访”的后陈经验、龙山经验、浦江经验,结合回访收获与二十大报告精神进行宣讲,在宣讲的内容上不仅深挖出了当地红色资源且能够紧扣时代脉搏,具备可讲性,更“有生气”;在宣讲的方式上,采取本地方言的形式,让听众觉得亲切,更贴近群众生活;在宣讲的选址上,不拘泥于会议室、讲台,打破传统的方式,选取大众交通工具——公交车——作为宣讲的载体,拉近了与听众的距离,方便及时接受听众意见反馈,更“接地气”。
(二)“受众广,传播快”
打破以往宣讲活动的讲座形式,听众不再局限于某一特定的群体,也不拘泥于某一特定的地点,公交车作为大众交通工具,作为“城市窗口、流动宣传站”,在人员上和地域上具备极强的流动性,只要是在车上,无论何时上下车,活动的受众群就可以是学生、老人或者上班族,“流动的讲堂”使受众群体扩大,这意味着活动“受众广、传播快”,更具现实意义。
(三)“融得进,有共鸣”
本次活动在内容上以浙江金华本地的三大经验为载体,结合二十大报告,采取本地方言的形式,使得听众更加具有参与感,对三大经验了解的听众还能及时发表意见,实现了群众“融得进、弄得懂”,改变以往人们认为此类宣讲活动是枯燥乏味的刻板印象,增强群众的接受度,产生共鸣,达到活动预期的效果。
(四)“记忆深、留烙印”
在内容和形式上创新,新奇且接地气,使群众不仅能坐得下,听得进,还能弄懂,因此就可以记得牢,将活动内容牢记于心,并投入到自身的实践当中,影响自身的生活行为等,从而真正使得红色经验和二十大精神在人们心中留下烙印。
八、活动成效
(一)“三大经验”同巩固
支部成员基于学习“治国理政新实践”浙江实录暑期社会实践队的活动成果,回访感受武义后陈村、永康龙山镇、金华浦江县三地,成立“马小红”宣讲团,以实地寻访、现场宣讲等多种形式,扩大三大经验影响力,打造“后陈经验”“龙山经验”“浦江经验”等强大改革浪潮下民主政治建设的浙江经验的学习窗口,焕新基层发展活动力。截至目前,已形成1本3万余字的党员访谈录,3份调研报告。
(二)“二十大精神”共贯彻
支部成员前期集中学习研讨,热议党的二十大精神,同时结合三地经验、深挖当地红色故事,精心打磨宣讲稿件,在人流量较大的公交车上开展宣讲,使党的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此次宣讲将党的二十大所提出的新思想新论断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句,打通与老百姓情感桥梁的“最后一公里”,实现了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群众共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利于推动党的方针政策落实落地,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三)“方言+”宣讲模式共创新
支部成员立足人民群众,突破传统局限,探索党的理论宣讲形式多样化,创新了“接地气、有人气、冒热气”的“方言+”宣讲模式,保证了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广大人民群众心中真正落实、落深、落细,截至目前,累计辐射1000余人。在未来也将打造继续特色公交宣讲线路,常态化“方言+”宣讲方式,让青年学子回到家乡说党史、述党恩,化身行走大地的“真人党史图书馆”。
九、反思总结
(一)紧跟时政,深入基层
“金华马小红”临时党支部聚焦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充分调动支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深入基层开展回访活动,探访地方基层治理的先进成果,研读实践之书并进行理论总结与归纳提升。有助于学生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锤炼党性、提高政治素养,培育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与能力,凝聚青年力量,迸发奋斗激情,踔厉分发,赓续前行。
(二)理论学习深,实践体验多
在党建老师带领下,“金华马小红”临时党支部针对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进行了深入的学习研讨,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理论知识基础上结合生活实际与自身能力,开展了多样化的活动。实践方面充分链接资源,奔赴武义后陈村、永康龙山镇、金华浦江县进行寻访和宣讲,积累了丰富的实践体验,有效推动了党建活动与专业知识学习相融合、相促进,有助于我院更好地培养学术视野开阔、专业素养突出的教育人才。
(三)宣讲模式有待完善,活动范围有待扩展
此次方言宣讲是主题党日活动的全新尝试,不论是形式、地点,还是受众,均与常规宣讲有所不同。如何撰写更通俗易懂的宣讲稿件、练就更贴近群众的宣讲技巧以及做好与观众的有效互动,提升宣讲成效,仍然是支部成员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的地方。
本次主题党日活动以暑期红色寻访实践为基础,奔赴武义后陈村、永康龙山镇、金华浦江县三个地方,除此之外,金华仍有许多值得挖掘的红色资源、红色文化,今后仍将继续开展系列“红色寻访+公交方言宣讲”活动,持续传播本土红色文化,讲好金华红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