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院舞蹈学本科生党支部党日活动案例
一、活动背景
述往思来,向史而新。立足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浙江是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改革开放先行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结合浙江“三个地”的政治优势,以及音乐学院“三台育人”的平台优势,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音院青年学子应担当起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任,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活动目的
为引导广大青年学习党史,弘扬红色主旋律,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学本科生党支部开展“以舞之灵 悟‘信仰力量’ 发‘时代宣言’”主题党日系列活动,通过“炼”出来、“活”起来、“沉”进去,展现音院青年学子的责任与担当。
一是“炼”出来,明理悟道。支部同学寻访陈望道故居红色基地,深入挖掘本土红色资源,提炼精神内涵,寻找红色基因。
二是“活”起来,踵事增华。在《信仰之路》《百年初心》舞蹈编创的过程中,形成了与红色文化的深度融合,以艺术化的形式赋予红色历史文化生命力,提升了红色历史文化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三是“沉”进去,身行践知。支部成员走访高校、基地,沉浸式展演红色舞蹈,让同学和乡民们通过舞蹈切身感悟身边红色文化,带来红色文化的沉浸式体验,助力红色文化传承。
三、活动主题与思路
主题:以舞之灵 悟“信仰力量” 发“时代宣言”
思路:以“炼”出来、“活”起来、“沉”进去为活动主线。
“炼”出来,明理悟道——寻访红色基地,感悟革命圣地,体悟红色经典,坚定理想信念,访谈党员前辈,追溯光辉历史,聆听红色故事,传承红色记忆。
“活”起来,踵事增华——探寻初心故事,收获精神启迪,编创红色舞蹈,反哺基地社会,文化交流互鉴,激发精神动力。
“沉”进去,身行践知——沉浸体会红舞,深入基地绎党史,传扬红色文化,舞蹈教学述党史,感悟党史之美。
四、活动对象
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学本科生党支部全体党员
五、活动时间
六、具体组织及实施过程
(一) “炼”出来,明理悟道
1、沿寻足迹,党史学习“有底气”
支部成员寻访义乌分水塘村陈望道故居,深入参观了解陈望道先生的生平事迹、照片和珍贵藏品背后的故事,感受这一位孜孜以求、博学笃志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伟人的气息,深刻领会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和矢志不渝的初心信仰。支部成员面向党旗集体宣誓,重温入党誓词,以铿锵有力的宣誓声,表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的坚定决心。
2、追本溯源,党史学习“有内涵”
支部开展《共产党宣言》领学活动,支部成员读原著、悟原理、写感想,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支部成员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感悟,畅谈所感所得,以史为鉴,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敬仰初心,党史学习“有指引”
开展“共话党史,共忆初心”老党员系列访谈,组织支部成员对陈望道故居16名老党员进行专访,在一个个鲜活的红色故事中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教育引导青年一代坚定理想信念,始终保持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
(二)“活”起来,踵事增华
1、互学共鉴,党史学习“有朝气”
《共产党宣言》是中国先进分子内心中回荡了良久的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源头,因此本支部开展“初心故事汇”活动,邀请学院老党员讲述各自的初心故事,带领支部成员回忆党的奋斗历程,感悟文艺的伟大力量,于初心中收获精神启迪。
2、知行合一,党史学习“有成效”
支部成员以陈望道先生的真实事迹为素材编创舞蹈《信仰之路》,将陈望道先生翻译《共产党宣言》时的精神融入舞蹈,在一次次的灵感闪现与打磨中作品逐渐成型。《信仰之路》摒弃场景简单还原,着眼精神文化共鸣,对红色经典故事进行了全新演绎,再现了为民族解放事业而奋斗的英雄形象,表现出陈望道先生为追寻信仰、永不言弃的崇高精神。
3、广议采获,党史学习“有动力”
中国革命和建设离不开《宣言》的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征途上同样离不开《宣言》的光辉照耀,习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新时代宣言”。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本支部由舞蹈语汇发出新时代的“青春宣言”,支部成员根据原创歌曲编创舞蹈《百年初心》,一百年风雨兼程,一世纪沧桑巨变,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光辉历程,诉说着红心闪耀信仰的力量。支部成员将继续践行《共产党宣言》中的初心使命,用文艺作品感召人心,续写新时代的壮丽篇章。
(三) “沉”进去,身行践知
1、基层务实,党史学习“接地气”
支部开展“舞回初心”活动,将党史故事具象化、可视化,反哺红色基地、素材来源地,以红色演出促党性提升,以实地体验感信仰力量。通过收集群众心得,不断打磨完善作品,让红色文化更容易走进人民心中,推动党建教育朝着更新颖、更年轻、更深刻的方向发展。
2、起舞翩跹,党史学习“沁人心”
支部创新打造“红色舞蹈+”的形式,以此开展活动,针对不同受众开展各具特色的活动,“红色舞蹈+基地”“红色舞蹈+学校”“红色舞蹈+社区”,吸引师生、群众于形式多样、内容多彩的艺术实践中,在与历史对话中赓续红色血脉,凝聚奋进力量。
(1)“红色舞蹈+基地”,支部成员深入红色基地,实地演绎舞蹈,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党史学习教育深入人心。
(2)“红色舞蹈+学校”,支部成员前往省内外高校公益演出,开展中小学红色研学,用艺术作品凝聚起新时代磅礴向上的精神力量。
(3)“红色舞蹈+社区”,支部成员走进社区,排演红色舞蹈,以原创作品教学和系列文艺演出的形式传递红色薪火。
3、以学敦行,党史学习“落实处”
将本土红色文化融入舞蹈编排,是支部成员探索出的红色文化有效传承的发展新路,支部开展红色舞蹈教学,让舞蹈教学“沉”回党史学习。依托本土红色文化,创编的舞蹈作品贴近真实的历史背景与鲜活的英雄人物,学习舞蹈的同时感悟其内涵,助推红色文化有效传承。广大群众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感悟信仰之美、使命之重、英雄之气、崇高之志,革命思想情感通过舞蹈形式呈现出来,鼓舞人心,达到教育的目的。
七、活动特色
歌舞献给党,初心永不忘。支部成员通过传跳红舞系列活动,更好地体现红色艺术的魅力,更好地弘扬红色精神。
“释”,编创出的作品是对红色文化的准确诠释。支部成员探访红色基地、追寻红色印记,进行精准创作;沟通学习,与各高校之间进行讨论,打磨出更加优秀的红色舞蹈,用舞蹈诠释红色文化,用红色文化丰富舞蹈内涵。
“现”,舞蹈就是对于党史的场景艺术化再现。历史不能重演,而支部成员通过走访本地红色基地及老党员,将其内涵提炼融入到舞蹈中,将早已过去的时空,运用服装道具等特色化加工,用艺术化的手法再现,感受文化之旅。
“浸”,沉浸式演绎舞蹈作品。用身体的律动代替话语的冗长,使历史越过时光长河,跃然眼前,在艺术中重温峥嵘岁月,感怀时代变迁,引导青年学生增强振兴发展谱新篇的底气和信心。
八、主要成效
1、引经据典,悟红色文化
支部成员走访红色基地,寻访红色印记,不断查阅文献资料,汲取创编者的灵感和思路,重温信仰的味道,收获心得达5万字。
2、薪火相传,守红色初心
本支部的舞蹈受到众多高校的关注和欣赏,自2018年来,高校联盟成员达30个,省内外53所高校演绎过支部原创红色舞蹈作品;支部开展线上线下教学活动,教学总时长达1126个小时,排练时长超6000 小时,教学对象累计167994人次,教学时长达1530个小时。本支部积极开展公益演出与教学,受益人次超百万。
3、履践致远,传红色党史
本支部以原创歌舞巡演等方式接受基地检验、反哺红色基地。自2018年来,演出场次达567次,其中公益演出占比80%,团队现回馈基地17个,惠及县市百余个,累计作品54件。本支部基于红色基因打造的作品,受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中央电视台、人民网、学习强国等多家媒体报道,各界好评如潮,演出获赞破百万,线下观众超2万人,线上播放量达226万。这一系列活动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与学科特色相融合,助推红色文化有效传承。
九、反思总结
正因本支部深挖红色基因,传承红色文化,鼓励本支部同学掌握原创红色舞蹈作品,做好及时替补工作,招募培训志愿者,提升团队专业能力,服务广大群众。根据方案实施开展的情况和效果,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是方案的实施与理想有差距。本支部努力做到定期将红色文化推广,展示本支部根据对红色精神和对党史理解所创编的舞蹈,但出于学业压力和疫情影响,不能根据既定时间前往红色基地演出,未能及时回馈红色基地。
二是支部扩容量有待提升。针对党史和红色文化舞蹈编创和教学方法探讨需更多人才。本支部将会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不断培养和发掘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不断加深本支部队员对党史的理解,鼓励他们不断宣扬红色文化。
三是宣传力度、交流范围受限。由于疫情的不可控性,本支部难以前往其他城市展演红色作品,难以及时同其他高校老师当面交流、分享探讨。支部将进一步利用各平台进行多线性推广,增强基层红色文化影响力。